question-icon 行政案件中证据保全措施是怎样的?

我涉及一个行政案件,现在担心相关证据会丢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想了解在行政案件里,证据保全措施都有哪些,具体该怎么操作,采取这些措施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希望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证据保全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行政案件中,证据保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法律手段,它是为了防止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而对证据采取的固定和保护行为。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对证据保全作出了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证据保全措施的种类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查封,即行政机关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等进行封存,限制当事人对其进行使用和处分。例如在查处非法生产经营案件时,对相关的生产场所和设备进行查封。 扣押也是常用的措施之一,是指行政机关将与案件有关的物品等移至另外的场所加以扣留。比如在处理走私案件时,扣押走私的货物。 登记保存则是行政机关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对证据进行登记造册,暂时先原地保存。比如在餐饮卫生检查中,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对相关食品进行登记保存。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是证据可能灭失,像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如生鲜食品,如果不及时保全就会腐烂无法作为证据;或者是以后难以取得,比如证人即将出国定居,以后很难再找到其作证。其次,申请保全证据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 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证据保全条件的,会及时作出证据保全的裁定,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如果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会裁定驳回申请。 总之,证据保全措施在行政案件中起着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公正处理的重要作用,当事人和行政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正确运用这一手段。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