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骗税欠税抗税有哪些例子?


首先,我们来分别了解偷税、骗税、欠税和抗税的概念,再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偷税,简单来说就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比如,某企业在账簿上少列收入,将部分销售款项不记录在账,以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就是典型的偷税行为。 骗税,主要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常见的就是骗取出口退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属于骗税。例如,一些企业虚构出口业务,伪造相关出口单据,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款项,将本不应获得的退税据为己有。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比如,某商家到了纳税期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没有按时缴纳应缴的增值税,一直拖欠税款,这就构成了欠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像有的个体户在税务人员依法进行征税时,不仅拒绝缴税,还对税务人员进行殴打、威胁,阻碍税务人员执行公务,这就是明显的抗税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违反税法的,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纳税人应当遵守税收法规,依法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