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执行立案后的流程是怎样走的?

我有个案子已经执行立案了,但我不太清楚之后会经历什么流程。我想知道从立案后开始,接下来会有哪些步骤,法院会做些什么,我又需要配合做什么,会不会有时间限制之类的,希望了解具体的执行立案后续流程。
展开 view-more
  • #执行立案流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立案后的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执行通知与财产调查。一旦执行立案,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就好比给被执行人一个“最后通牒”,告知他必须按照法律文书的要求做事。同时,法院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现场调查等方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这是为了搞清楚被执行人到底有哪些财产可以用来履行义务,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人民法院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的,应当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 接着是财产控制与处分。如果查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这些措施就像是给被执行人的财产“上了锁”,防止他随意转移。对于被控制的财产,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拍卖、变卖等处分行为,将财产变现后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等对这些执行措施有详细规定。 然后是执行和解与执行担保。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这就好比双方商量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大家都能接受。此外,被执行人也可以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相关法律依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体现。 最后是执行结案。执行结案的方式主要包括执行完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终结执行、销案、不予执行、驳回申请等。如果被执行人履行了全部义务,案件就执行完毕;如果经过调查,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可能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再次申请执行。这些结案方式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有明确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