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立案是什么意思?
我收到通知说执行立案了,但我不太清楚这具体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和之前的官司有关,可执行立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案件进入到新的阶段了吗?之后会有什么流程和影响?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展开


执行立案是指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决定受理该执行申请并启动执行程序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打官司拿到胜诉判决等生效法律文书后,如果对方不按照文书内容履行,你就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立案,让法院来帮你实现权益。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立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连接生效法律文书和实际权益实现的关键环节。一旦执行立案成功,法院就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得到切实执行,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 执行立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比如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其次,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的期限已经届满,而义务人没有履行义务。最后,申请人要在规定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提出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