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摊的因素包括哪些?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了解影响公摊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购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情况。 首先,建筑结构是影响公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会导致公摊面积有所不同。像板式住宅,它的形状规则,通常公摊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它的布局比较规整,外墙的长度相对较短,外墙所占的公摊面积也就少。而塔式住宅,由于其建筑形状可能较为复杂,有很多拐角和不规则的地方,外墙面积会增加,同时内部的交通通道等公共区域也可能更多,所以公摊面积通常会比板式住宅大。根据《房产测量规范》,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会考虑到外墙等结构部分,不同结构的外墙计算方式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公摊面积的大小。 其次,楼层高度也会对公摊产生影响。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需要配备电梯、楼梯间、设备层等设施。电梯井、电梯前室等都属于公摊的范围,而且楼层越高,这些公共设施的面积相对越大。例如,一栋30层的高楼和一栋5层的多层建筑相比,30层高楼的电梯系统会更复杂,电梯数量可能更多,电梯前室的面积也会更大,从而导致公摊面积增加。相关规定中,对于不同高度建筑的配套设施建设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使得高层建筑的公摊面积普遍高于多层建筑。 再者,小区的配套设施也与公摊密切相关。 如果小区配备了齐全的配套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物业管理用房等,这些设施的面积都会分摊到业主的公摊面积中。比如一个高端小区,有大型的地下停车场和豪华的会所,那么这个小区的业主所承担的公摊面积就会相应增加。按照相关规定,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是为全体业主服务的,其建筑面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摊到各个业主的房屋面积中。 此外,走廊、过道的设计也会影响公摊。 一些高品质的住宅,为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会设计更宽敞的走廊和过道。这些宽敞的公共区域面积也会计入公摊。比如有的住宅走廊设计得很宽,虽然行走起来更加舒适,但相应的公摊面积也就增大了。 综上所述,影响公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筑结构、楼层高度、小区配套设施以及走廊过道的设计等。在购房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评估房屋的实际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