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拆迁变拆违,物料设备由谁来赔偿?


在厂房拆迁过程中,若遭遇拆迁转变为拆违的情况,对于物料设备赔偿责任的确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拆违”这一概念。拆违是指拆除违法建筑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建筑。但违法建筑的认定和拆除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如果行政机关在认定和拆除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或者事实认定错误等情况,那么其行政行为可能是违法的。 对于物料设备赔偿责任的判定,要考虑拆违行为的合法性。如果拆违行为是合法的,且厂房确实属于违法建筑,那么一般情况下,物料设备的所有者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将其搬离。如果因所有者自身原因未能及时搬离导致物料设备受损,通常自行承担损失。然而,如果行政机关在拆除过程中,没有给予所有者合理的搬离时间或者在拆除时没有尽到妥善保管物料设备的义务,导致物料设备损坏、丢失等,行政机关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若拆违行为不合法,比如行政机关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认定和拆除,或者认定错误,将合法建筑错误认定为违法建筑,那么行政机关的行为就构成了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财产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物料设备所有者可以要求行政机关对物料设备的损失进行赔偿。 物料设备所有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当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如厂房建设的相关审批文件、物料设备的购置凭证、行政机关的拆违通知和拆除过程的视频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益和损失。 如果与行政机关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物料设备所有者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复议中,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对拆违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要求赔偿损失。在行政诉讼中,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对拆违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判决,并确定赔偿责任。 总之,厂房拆迁变拆违后物料设备的赔偿责任需要根据拆违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具体情况来确定。物料设备所有者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