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经营如何定罪量刑?


在商业活动中,虚假宣传经营是一种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的定罪量刑相关法律知识。 首先,我们来明确什么是虚假宣传经营。简单来说,虚假宣传经营就是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让他们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做出消费决策。 对于虚假宣传经营的定罪量刑,要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来判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规制。根据该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这里的监督检查部门一般指的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虚假宣传行为情节相对较轻,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会面临这样的行政处罚。 然而,如果虚假宣传经营行为情节严重,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就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包括违法所得数额巨大、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等情形。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或者他人存在虚假宣传经营行为时,要及时判断其情节的严重程度。如果只是一般的虚假宣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行政处罚;但如果情节严重到符合刑法中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就会面临刑事处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避免虚假宣传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