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的法条有哪些?


虚假诉讼罪是一种严重干扰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和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涉及虚假诉讼罪的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明确规定了虚假诉讼罪。该法条指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这一法条清晰地界定了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以及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方式。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虚假诉讼罪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解释。该解释明确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具体情形,包括伪造证据材料、恶意串通等。同时,对“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以及“情节严重”等情形也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认定标准,为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和处理虚假诉讼罪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也与虚假诉讼相关。该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等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从民事诉讼程序的角度,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了约束和制裁,与刑法中虚假诉讼罪的规定相互衔接,形成了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全方位打击。总之,这些法律条文共同构建了打击虚假诉讼罪的法律体系,维护了司法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