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继承人顺序及份额是如何规定的?
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财产。我知道我作为子女是第一继承人,但不太清楚第一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排的,大家能分到的份额又是怎么规定的。希望了解一下相关法律知识,看看自己能在继承中获得怎样的权益。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继承相关问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范和调整。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继承人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也就是说,在被继承人去世后,这些人处于同一继承顺序,不存在先后之分。 接下来谈谈第一继承人的份额问题。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分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所明确规定的。不过,在实际分配过程中,会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继承人中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因为他们在被继承人生前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照顾,理应在遗产分配上有所体现。 相反,如果有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这是对不履行扶养义务行为的一种约束和制裁。当然,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毕竟继承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涉及到家庭关系和亲情伦理,继承人之间通过友好协商达成的分配方案,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都是被允许的。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比如,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一规定鼓励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照顾的良好风尚。总之,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以维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