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五个例外情况是什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简单来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你不向对方主张权利,过了这个时间,再去法院起诉,对方要是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你可能就无法胜诉。 不过,债权存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例外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形的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种是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比如,别人的行为正在对你的债权相关权益造成侵害,像非法占有你的抵押物等,你请求对方停止这种侵害行为,这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因为这种侵害行为一旦发生,随时都在影响你的权益,不能因为时间流逝就让侵权方逃避责任。 第二种是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假如你的房子被别人非法占有,或者已经登记的车辆被他人无权占有,你作为权利人请求返还这些财产,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这是因为不动产和登记的动产具有重要的财产价值和公示性,保障权利人随时能主张权利,有利于维护物权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 第三种是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这些费用是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产生的,是保障被抚养人、被赡养人基本生活的费用。无论经过多长时间,负有支付义务的人都应当支付,不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拒绝。因为这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权益和伦理道德。 第四种是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特殊类型的债权。随着社会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但基于公平、正义等原则不适合适用诉讼时效的债权请求权。 第五种在实践中,像存款本息请求权、债券本息请求权等也被认为不适用诉讼时效。存款是储户对银行的债权,债券是投资者对发行者的债权,如果适用诉讼时效,会严重影响金融秩序和交易安全。储户和投资者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是基于对金融机构和发行者的信任,若因为时间经过而使他们的权利丧失,会打击公众的投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