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五种情形不作为酒驾醉驾处置?

我开车的时候遇到一些情况,有点担心会被认定为酒驾醉驾。想了解一下,法律规定中到底是哪五种情形不会被当作酒驾醉驾来处理呢?这些情形具体是怎么界定的,我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酒驾情形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情形不会被认定为酒驾醉驾。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五种常见情形以及背后的法律逻辑。 首先是挪动车位型。如果驾驶人只是在停车场、居民小区等特定区域内短距离挪动车辆,且未驶上公共道路,一般不作为酒驾醉驾处置。这是因为这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主要目的并非在道路上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制的酒驾醉驾行为,主要针对的是在公共道路上行驶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在特定区域内短距离挪车,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显著降低。 其次是救治病人型。为了送突发疾病的人员去医院急救而不得已驾车,且事发后主动报告的,通常也不按酒驾醉驾处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保障病人及时得到救治的利益要高于对酒驾醉驾的严格规制。不过,事后驾驶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当时的紧急情况。 再者是尚未驶出型。驾驶人在饮酒后,在车辆启动但还未驶出车位或者在道路上移动的,一般不认定为酒驾醉驾。因为酒驾醉驾的认定强调在道路上的行驶行为,尚未驶出说明还未进入实际的道路行驶状态,没有对公共交通安全产生实质影响。 还有被醉驾追尾型。当驾驶人正常行驶时被醉酒驾驶的车辆追尾,自身血液酒精含量即使达到酒驾醉驾标准,也不作为酒驾醉驾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驾驶人本身没有酒驾醉驾的主观故意,且事故的发生是由对方醉驾引起的。根据法律的公平原则,不应让无过错的驾驶人承担酒驾醉驾的责任。 最后是隔时酒驾型。如果驾驶人饮酒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体内酒精已经基本代谢完毕,但由于个人体质等原因,血液中仍能检测出一定酒精含量,且有证据证明驾驶人确实是隔时驾驶,也可不按酒驾醉驾处理。判断是否属于隔时酒驾需要综合考虑饮酒时间、饮酒量、个人代谢能力等因素。 总之,这些情形的判定都需要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公平公正。同时,我们也应该始终牢记饮酒不开车,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