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应该如何举证?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着当事人能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将详细介绍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在打官司时,哪一方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在劳动争议案件里,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就好比你说公司欠你工资,那你就得拿出证据来证明公司确实没给你发这笔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说,如果你向公司主张加班费,你就需要证明你存在加班的事实,比如加班的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会倒置。比如,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是因为这些决定都是用人单位单方面作出的,相关证据往往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例如,公司以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辞退你,公司就需要拿出证据证明你确实违反了规章制度,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合法有效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可以作为证据的材料。常见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同事的证人证言等。劳动合同是证明你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工资条可以证明你的工资收入情况,考勤记录能证明你的出勤和加班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真实性就是证据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伪造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符合法律规定;关联性是指证据和你要证明的事实有直接的联系。 最后,关于举证的流程。一般在立案时,你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据清单,注明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在庭审过程中,双方会对证据进行质证,也就是对对方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发表意见。如果有新的证据,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交。如果在举证期限内无法提供证据,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 总之,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要重视举证问题,了解举证责任的分配,准备好相关证据,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举证,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