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合并抵消该怎么处理?


固定资产合并抵消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涉及固定资产的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消除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因内部交易而导致的资产、利润等数据的虚增或虚减。 在我国,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规定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程序以及内部交易的抵消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固定资产合并抵消的处理步骤如下: 首先,要判断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三种:一是一方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二是一方将自身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三是一方将自身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存货使用,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对于第一种类型,在交易发生当期,需要抵消内部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同时抵消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例如,母公司将成本为 80 万元的产品以 100 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子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抵消 100 万元的销售收入和 80 万元的销售成本,同时抵消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 20 万元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在后续使用期间,要抵消以前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以及本期多计提的折旧。因为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按照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计提的折旧会比按照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计提的折旧多。 对于第二种类型,在交易发生当期,要抵消固定资产处置损益以及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例如,母公司将账面价值为 80 万元的固定资产以 100 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子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那么要抵消 20 万元的固定资产处置损益以及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 20 万元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同样,在后续使用期间,也要抵消以前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以及本期多计提的折旧。 在处理固定资产合并抵消时,企业需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合并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还需要保存好相关的交易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备审计和税务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