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是用税前金额还是税后金额?
我公司有一批固定资产,在做折旧摊销的时候,不知道该用税前金额还是税后金额。身边的同事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用税前,有的说用税后。我想弄清楚到底该用哪个,不然怕财务处理出错,给公司带来麻烦。
展开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通常是使用税前金额。下面为你详细解释。首先,了解一下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概念。固定资产折旧,简单来说,就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损耗,它的价值会逐渐减少,我们把这种价值减少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就叫折旧。摊销一般针对无形资产,原理和折旧类似。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看,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允许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扣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这里说的折旧计算基础就是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也就是取得资产时的历史成本等符合规定的金额,是税前的金额。比如企业购买一台设备,花费100万元,这100万元就是计算折旧的基础,在后续折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年限把这100万元分摊到各个期间进行扣除,而不是用税后的金额。使用税前金额进行折旧摊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也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原则,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如果用税后金额进行折旧摊销,就会导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多扣除了成本,少缴纳了企业所得税,这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应该使用税前金额。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