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股权诉讼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风险?


在涉外股权诉讼中,需要注意诸多问题和风险,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管辖问题。在涉外股权诉讼里,确定由哪个法院来审理案件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也可以通过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当事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避免因管辖问题耽误诉讼进程。 其次是法律适用。涉外股权纠纷中,适用哪国法律会对案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股权纠纷中,如果涉及股权转让等合同关系,当事人要事先约定好适用的法律。若没有约定,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适用的法律。 再者是证据问题。在涉外股权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提交和认定都有特殊要求。对于境外形成的证据,一般需要经过公证、认证等手续。根据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当事人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确保收集的证据能够被法院采信。 另外,还有送达和执行问题。如果被告在境外,法律文书的送达会比较复杂,时间也较长。在执行方面,如果需要在境外执行生效判决,还需要考虑我国与相关国家是否有司法协助协定等因素。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当地法律规定不同、财产查找困难等问题。 最后是文化和语言差异问题。涉外股权诉讼中,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商业习惯不同,可能会对案件的理解和处理产生影响。同时,语言障碍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主张。当事人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和熟悉涉外业务的律师,以克服这些困难。总之,涉外股权诉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事人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做好应对各种问题和风险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