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专利诉讼的主体怎么确定,涉外专利诉讼适用哪项法律?


在涉外专利诉讼中,主体的确定以及适用法律是两个关键问题。下面为你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谈谈涉外专利诉讼主体的确定。涉外专利诉讼的主体,简单来说就是参与到这场专利官司里的人或者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定,能够成为涉外专利诉讼主体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利权人,也就是拥有专利的个人或者单位。当他们的专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作为原告到法院去起诉侵权者。比如一家中国公司在国外申请了专利,发现有外国企业未经许可使用其专利技术,这家中国公司就有资格作为主体提起诉讼。另一类是利害关系人,比如专利的被许可人。专利的所有者可能会把专利授权给其他人使用,这些被授权的人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参与到专利诉讼中来。 接下来,我们说说涉外专利诉讼适用的法律。这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看。如果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涉外专利诉讼,一般遵循属地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在中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受到中国专利法的保护。也就是说,不管侵权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侵权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就适用中国的专利法。例如,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侵犯中国企业专利的产品,那么这个案件就会依据中国的专利法来处理。 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国际条约或者双边协定的情况,事情就会复杂一些。中国加入了一些国际知识产权条约,比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在这些条约规定的范围内,如果出现冲突或者需要协调的情况,就要根据条约的规定来处理。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选择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不过这种选择要符合中国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总的来说,涉外专利诉讼主体的确定和适用法律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具体的案件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遇到涉外专利诉讼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