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执行异议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在一个执行案件里,我感觉自己作为案外人的权益可能受到了影响。我不太清楚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就想知道关于外人执行异议,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说的。比如什么情况下能提异议,提了之后法院怎么处理,我具体该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展开


首先来解释一下案外人执行异议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执行程序进行过程中,案外人(也就是和执行案件原本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如果觉得执行行为侵犯了自己对执行标的享有的权益,就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并主张权利。 在法律规定方面,《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是重要依据。它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要是理由成立,就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要是理由不成立,就裁定驳回。 如果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有两种处理方式。要是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那就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要是和原判决、裁定没有关系的,那么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另外,案外人依照相关规定提起诉讼,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并请求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要是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所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 。 在程序方面,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启动有法定前置程序。只有在执行终结前,案外人提出书面异议声明,等执行法院作出裁定后,案外人才可以提起诉讼。 而且,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需要采取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要写明具体的异议请求、事实、理由等内容,同时还要附上异议人的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以及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