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合同陷阱是指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设置一些隐蔽的条款或条件,使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不利的境地。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了解常见的合同陷阱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合同陷阱形式。 格式条款陷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一些商家可能会利用格式条款减轻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以及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比如,一些商场的“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这类条款,如果是不合理地排除了消费者的退换货权利,就是无效的。 另外还有钓鱼合同陷阱。不法分子往往会先抛出一些优厚的条件吸引对方签订合同,然后以各种借口让对方先履行部分义务,当对方履行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者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更多的义务。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还有质量陷阱。合同中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约定不明确,或者故意使用模糊的表述。当发生纠纷时,双方对于质量标准的理解产生分歧,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方就可能以低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来充数。《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付款陷阱也不容忽视。合同中对于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等约定不清晰,或者设置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比如,要求对方在没有收到货物或服务的情况下就全额付款,或者在对方履行部分义务后,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这种情况下,收款方的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未按照约定付款,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地方要及时要求对方解释清楚。如果对合同条款存在疑问,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避免陷入合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