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般赔偿几个月工资?


在探讨骨折一般赔偿几个月工资这个问题时,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形,主要涉及工伤和人身损害这两种常见情况。 首先来看工伤情形。当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骨折被认定为工伤后,赔偿的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是正常发放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也就是说,骨折工伤赔偿工资的时长,短则可能几个月,长则有可能达到24个月,但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伤情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来确定。例如,轻微的手指骨折,停工留薪期可能就是3 - 6个月;而如果是腿部严重骨折,影响到正常行动,停工留薪期可能就会接近12个月甚至更长。 再说说人身损害情形。在因他人侵权导致骨折的情况下,赔偿的工资对应的是误工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这里的误工时间就类似工伤里的停工留薪期,需要由医疗机构的证明来确定。一般来说,骨折的误工时间会依据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比如,肋骨骨折可能误工3 - 4个月,而骨盆骨折等较为严重的情况,误工时间可能会达到6 - 8个月甚至更久。 综上所述,骨折赔偿几个月工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要结合具体的受伤原因(工伤还是人身损害)、骨折的严重程度、医疗机构的证明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