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判三缓四严重吗,是怎么判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判三缓四”的含义。“判三缓四”是指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四年。缓刑呢,通俗来讲,就是给犯罪人一个考验期,在这个考验期内,如果遵守相关规定,就不用在监狱里服刑三年的刑期了。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于诈骗案判三缓四是否严重,需要从不同方面来看。和直接在监狱服刑相比,判三缓四给了犯罪人一定的自由空间,不用立即去监狱服刑,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从这个角度说相对不那么严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完全结束了。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人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比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等。如果违反这些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的三年有期徒刑。 法院在作出判三缓四的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诈骗案中,会看诈骗的金额大小,这是衡量犯罪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诈骗金额越大,量刑可能越重。同时,犯罪人的犯罪手段也很关键,如果是采用了特别恶劣、具有欺骗性强的手段进行诈骗,那么可能会对量刑产生不利影响。还有犯罪人的悔罪表现,如果犯罪人在案发后积极退赃、赔礼道歉,表现出真诚的悔意,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此外,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会影响判决结果。如果犯罪人有自首情节,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立功表现的,同样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