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访后信访诉求政府会怎么处理?


在了解政府对息访后信访诉求的处理方式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概念。信访,就是老百姓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方式,向政府等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而息访,就是信访人停止信访活动,可能是因为问题得到解决,也可能是达成了某种共识等。 根据《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有关规定,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依法按政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当信访人息访后,政府并不会一概而论地处理信访诉求,而是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果信访诉求合理且在息访时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政府相关部门一般会将该信访事项归档结案。这意味着整个信访流程结束,政府会留存相关资料以备后续查询。例如,信访人反映某条道路坑洼影响通行,政府部门在接到信访后及时修复了道路,信访人息访,此时该事项就会按程序归档。 要是信访诉求合理,但在息访时还未完全解决,政府部门会继续推进处理工作。相关部门会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积极协调资源,落实解决措施。比如,信访人反映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在信访过程中企业承诺整改,信访人暂时息访,政府部门会持续监督企业整改情况,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若信访诉求部分合理,政府会对合理部分进行处理和解决,对于不合理部分,会向信访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例如,信访人要求过高的拆迁补偿,超出了政策规定范围,政府会对符合政策的部分进行处理,同时向信访人解释不合理部分的原因。 对于那些经过核实确实无理的信访诉求,即便息访,政府也会做好跟踪和稳控工作。工作人员会定期与信访人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避免信访人再次信访。同时,会持续对信访人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让其理解相关政策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