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应该履行哪些职责?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监护人的职责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从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方面来看。监护人要保护被监护人的生命健康,避免其受到伤害。比如,要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防止孩子接触到危险物品,像刀具、药品等。同时,要保障被监护人的生活,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包括饮食、穿衣、洗漱等。这就好比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随着孩子长大,要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是否均衡等。我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其次,在教育和管理被监护人方面。监护人有义务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监护人要送其接受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时,要对被监护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防止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果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孩子在学校打伤了同学,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再者,关于被监护人的财产管理。监护人要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不能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例如,为了给孩子治病,监护人可以动用孩子的财产支付医疗费用。《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最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当被监护人需要进行一些民事法律行为时,比如签订合同等,监护人要以被监护人的名义代理其进行。这可以保障被监护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总之,监护人的职责是多方面的,并且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以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