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假币并使用的会如何处理?


在我国,伪造假币并使用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货币管理秩序,损害了金融安全和公众利益,这种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伪造假币和使用假币这两个行为在法律上的规定,以及它们结合起来会面临怎样的处理。 首先,伪造货币指的是仿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这里的数额和情节标准,会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来具体认定。 其次,使用假币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将其投入流通领域,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出现伪造假币并使用的情况时,这种行为属于牵连犯。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从一重罪处罚。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数额等因素,选择处罚较重的罪名来定罪量刑。一般来说,伪造货币罪的法定刑相对较重,所以大多会以伪造货币罪来定罪处罚,但使用假币的行为会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例如,如果伪造货币的数额达到了特别巨大的标准,且有使用假币的行为,那么就可能会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幅度内,结合使用假币的具体情况来量刑。 总之,伪造假币并使用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要心存侥幸去触碰法律红线。一旦实施了此类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