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医疗纠纷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要重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证据是解决纠纷的关键,它就像是法官断案的线索,能帮助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证据包括病历资料、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所以,患者及其家属要及时行使这项权利,确保能拿到完整的病历资料。 其次,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也非常重要。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协商是指医患双方直接就纠纷进行沟通,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快捷、灵活,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调解则是由第三方介入,协助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调解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的行政调解,也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人民调解。诉讼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当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纠纷时,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双方自愿协商;(二)申请人民调解;(三)申请行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再者,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患者及其家属要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另外,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采取过激行为。过激行为不仅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同时,要尊重事实和法律,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专业律师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处理医疗纠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注意各个环节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