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剐蹭逃逸协商不成后该怎么处理?


当遇到轻微剐蹭逃逸且协商不成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处理办法。 首先,从逃逸行为本身来看,轻微剐蹭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范畴,但由于情节相对轻微,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所以,逃逸者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其次,关于赔偿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受损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受损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逃逸者承担因事故造成的车辆维修费用、合理的交通费用等损失。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如事故现场照片、车辆维修发票、交通费用凭证等,来认定事实并作出判决。 此外,在处理这类事故时,交警部门会进行调查取证。他们会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调取监控录像等方式,确定事故责任。如果逃逸者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那么其在后续的赔偿和处罚中,都将承担更重的责任。而且,逃逸行为会影响保险理赔。一般情况下,商业保险合同中会明确约定,交通肇事逃逸属于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在商业险范围内进行赔偿。这就意味着,逃逸者可能需要自行承担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损失。所以,发生轻微剐蹭事故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与对方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因逃逸而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