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视为申请撤诉条件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我最近打行政官司,听说有视为申请撤诉的情况。我想知道在行政诉讼里,要是符合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法院会怎么处理呢?是直接就按撤诉处理,还是有其他流程?我很担心自己的案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想提前了解清楚。
展开


在行政诉讼中,视为申请撤诉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程序,它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会将当事人的某些行为认定为其主动放弃诉讼请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视为申请撤诉条件的处理方式。 首先,要了解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这里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指的是,原告收到法院传票后,没有合理的原因而没有按时参加庭审。“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则是在庭审过程中,原告没有经过法官允许就擅自离开法庭。 当出现符合视为申请撤诉的情况时,法院的处理方式通常如下。 法院会审查原告未到庭或中途退庭是否有正当理由。如果原告能够在合理时间内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有正当理由,比如突发重大疾病、遭遇不可抗力等,法院一般不会按照撤诉处理,而是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期审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若原告没有正当理由,法院会作出按撤诉处理的裁定。这个裁定会以书面形式送达给原告,裁定书会明确说明案件按撤诉处理的原因和依据。一旦裁定按撤诉处理,该行政诉讼程序即终结。 需要注意的是,原告在按撤诉处理后,如果想要再次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行政诉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一般不予受理。但如果有新的事实和理由,或者是因为未预交案件受理费而被按撤诉处理后,在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并依法解决了受理费问题的,法院还是会考虑受理。 总之,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和法庭纪律,按时参加庭审,避免因自身原因导致按撤诉处理的不利后果。若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到庭,一定要及时与法院沟通并说明理由,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