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非法集资而使用的会如何处理?


在法律层面,明知是非法集资的资金却仍然使用,这种行为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下面从民事、刑事和行政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是民事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如果明知是非法集资的资金而使用,使用者可能构成不当得利。非法集资的受害者有权要求使用者返还所使用的资金,同时可能还需要返还资金所产生的孳息,比如利息等。这意味着使用者需要将使用的资金以及因为使用该资金获得的额外收益归还给受害者。 其次是刑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使用者与非法集资者存在共谋,共同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后使用资金,可能会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的共犯。即使没有共谋,但使用者在明知资金来源非法的情况下,为非法集资者提供帮助,使用资金以掩盖非法集资行为等,也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后是行政方面。根据相关行政法规,对于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监管部门有权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使用者明知是非法集资资金而使用,可能会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这是监管部门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对非法集资相关行为进行的行政制裁。 总之,明知非法集资而使用资金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会面临民事赔偿、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等多重法律后果。建议在遇到资金来源不明或存在疑问的情况时,要谨慎处理,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