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时债权已经消灭的案件该如何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再审程序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发现确有错误而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当再审时债权已经消灭,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债权消灭的含义。债权消灭是指债的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比如债权人免除债务、债务已经履行、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等情况。当再审程序启动后发现债权已经消灭,法院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再审案件,法院主要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当债权消灭这一事实明确时,法院一般不会再继续对原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实质性审理。 如果在再审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对债权消灭的事实没有争议,法院很可能会裁定终结再审程序。这是因为再审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的裁判,如果债权已经消灭,原判决所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已不存在,继续审理已无实际意义。裁定终结再审程序意味着再审程序不再继续进行,原生效判决也不再受到再审的影响。 然而,如果当事人对债权消灭的事实存在争议,法院则需要对债权消灭的事实进行审查。法院会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债权消灭的原因和事实。例如,如果是债务已经履行,债务人需要提供还款的凭证等证据;如果是债权人免除债务,需要有相关的书面协议或者能够证明免除意思表示的证据。 在审查过程中,法院会根据证据规则来判断债权是否确实已经消灭。如果经过审查,法院认定债权已经消灭,那么同样会裁定终结再审程序;如果法院认为债权消灭的证据不足,仍然会继续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以确定原判决是否存在错误。 此外,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还会考虑到再审程序的启动原因。如果再审是因为原判决存在错误,而债权消灭是在再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法院会谨慎权衡是否继续审理。如果原判决的错误与债权消灭的事实无关,且债权消灭的事实不影响原判决错误的纠正,法院可能会继续审理原判决的错误部分。 总之,再审时债权已经消灭的案件处理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法院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理,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的公正与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