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遗产继承法司法解释系列之一是怎样的?

我家里最近涉及到遗产继承的事儿,听说有遗产继承法司法解释,可我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我想知道系列之一到底规定了些什么,对我家的遗产分配会不会有影响,所以来问问大家。
展开 view-more
  • #遗产继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遗产继承法通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继承编的相关内容,而与之对应的司法解释则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解释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比如,一个人去世后,他名下的房子、存款、车辆等,只要是合法取得的,都属于遗产的范畴。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法定继承人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可以依法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中,有很多重要的规定。例如,第一条就规定了,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时开始。宣告死亡的,根据民法典第四十八条规定确定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失踪了很长时间,被法院宣告死亡,那么从法院确定的死亡日期开始,他的遗产继承程序就可以启动了。 关于遗嘱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也有详细规定。民法典规定了多种遗嘱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司法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这体现了尊重遗嘱人最后真实意愿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先后立了几份遗嘱,内容不一样,那么最后一份遗嘱的效力优先。 对于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问题,司法解释也进一步明确。民法典规定了继承人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等行为的,丧失继承权。司法解释还规定了,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这体现了法律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给予了有过错的继承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另外,在遗产分割方面,司法解释也有相关规定。比如,第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分割遗产中的房屋、生产资料和特定职业所需要的财产时,应依据有利于发挥其使用效益和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兼顾各继承人的利益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在分割遗产时,要考虑到遗产的实际用途和继承人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进行平均分割。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