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是如何确立的?

我想了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是怎么确立起来的。我关注到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公益诉讼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不太清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具体是经过怎样的过程确立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环境公益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针对损害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从法律背景来看,我国在《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做出了规定。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提供了基本的程序法依据,从法律层面认可了公益诉讼这种形式,明确了其在民事诉讼体系中的地位。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这一规定将公益诉讼主体范围限定在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既保障了公益诉讼能够有序开展,又让有能力、有资质的组织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除了《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之外,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在不断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理、管辖、证据、责任承担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该解释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行为;对管辖法院进行了规定,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对证据规则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原告和被告的举证责任;在责任承担方面,规定了被告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责任方式。这些规定使得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有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南,保障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从实践发展角度来看,自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案例,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推动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比如一些典型案例中,法院对污染企业做出了严厉的判决,要求其承担高额的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责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示范作用。这些案例不仅维护了环境公共利益,也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认识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确立是基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关法律条文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实践案例则不断推动其发展和完善,共同构建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