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如何进行留置?


在我国,留置权并非由检察院行使,而是由监察机关行使。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符合一定的法定条件:首先,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并且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但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发现一些问题,但还有关键部分没查清楚。其次,涉及案情重大、复杂。再者,存在一些可能妨碍调查的情况,比如被调查人可能逃跑、自杀,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以及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 从程序方面来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这是为了保证决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关于留置时间,法律规定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也不得超过三个月。当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如果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 另外,采取留置措施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应当向被留置人员宣布《留置决定书》,告知其权利义务,并要求其在《留置决定书》上签名、捺指印;被留置人员拒绝的,调查人员应当在文书上记明情况。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但存在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有碍调查情形的除外;有碍调查的情形消失后,应当立即通知。同时,在留置过程中,要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和民族习俗,保障饮食、休息和安全,提供医疗服务 。 相关概念: 留置措施:是监察机关对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为了进一步调查而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措施。 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