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立案后会怎么处理?


城管立案后,通常会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处理: 调查取证阶段:立案之后,城管执法人员会展开全面的调查。他们会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证据,这可能包括现场的照片、视频,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等。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案件的真实情况,确定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案件审查阶段:在完成调查取证后,执法人员会将收集到的证据和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并提交给相关的审查部门或者负责人。审查人员会对案件进行详细的审核,判断证据是否充分、事实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否正确等。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查,确保案件符合处罚条件,才会进入下一步程序。 告知与听证阶段:如果审查通过,城管部门会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份告知书会明确告知当事人其违法事实、将要面临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如果当事人要求听证,并且符合听证条件,城管部门会组织听证会,让当事人有机会在听证会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提供相关证据。这体现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依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当事人权利保障的相关条款。 作出处罚决定阶段: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者经过听证程序后,城管部门会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决定书中会详细写明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内容以及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比如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执行阶段:当事人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需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处罚决定。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城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