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是如何构成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最近对虚假诉讼罪这块不太明白,想具体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构成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达到立案标准。因为身边有人好像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想搞清楚,心里有个底,也避免自己以后不小心触碰到法律红线。
展开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需要满足多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包括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还应当是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能够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单位同样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简单来说,只要达到一定年龄且有能力提起民事诉讼的个人,或者是单位,都可能构成这个罪。 从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必须是故意为之,也就是明知道自己提起的诉讼事实是虚假的,却依然要这么做,有着非法的动机和目的。 客观方面表现为,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得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 。比如虚构债务关系,伪造借条等作为证据去起诉。 关于立案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就会构成虚假诉讼罪。“妨害司法秩序”是指干扰了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流程,使得司法资源被浪费等情况;“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比如导致他人财产损失巨大,名誉严重受损等。 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法定刑予以处罚。 相关概念: 虚假诉讼: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一般主体:指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单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