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构成虚假诉讼罪?


要构成虚假诉讼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主体方面**:虚假诉讼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这意味着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都有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主体。例如,普通公民为了谋取私利而进行虚假诉讼,或者某个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组织策划虚假诉讼,都可能触犯此罪。 **主观方面**: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所提供的事实是不真实的,却仍然提起诉讼。比如,某人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债务关系,但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伪造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行为就体现了主观上的故意。 **客体方面**:虚假诉讼罪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包括国家司法秩序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会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浪费司法资源,使得真实的诉讼案件无法得到及时、公正的审理。同时,也可能会对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侵害。例如,通过虚假诉讼让他人背负不应有的债务,就严重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 **客观方面**:首先,行为人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这里的捏造事实既可以是完全虚构,毫无真实成分的,也可以是部分真实、部分捏造的。比如,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借条等证据;或者篡改借据上的借款金额等。其次,提起的必须是民事诉讼。如果是在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中捏造事实,则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最后,这种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应当妨害了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比如,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或者使他人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