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虚假诉讼和诈骗的区别具体有哪些?

在一些法律纠纷中,有时难以区分行为是虚假诉讼还是诈骗。比如在一些经济纠纷案件里,一方可能存在捏造事实的情况,但不清楚这到底算虚假诉讼还是诈骗。想了解二者在各个方面具体存在哪些不同,以便准确判断和应对相关法律问题。
展开 view-more
  • #虚假诉讼
  • #诈骗犯罪
  • #法律区别
  • #司法秩序
  • #财物所有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虚假诉讼和诈骗存在多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 **时间范畴**:虚假诉讼主要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例如,甲为了获取乙的财产,捏造借款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虚假诉讼。而诈骗罪的行为发生在民事诉讼以外的场合,比如在日常交易中,丙虚构自己有一批高质量的货物,骗丁支付了货款后却不提供货物,这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 **主观目的**: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得非法民事利益,这里的非法民事利益包括但不限于财产利益、确认某种法律关系等。比如,甲为了让法院确认其对某房产的所有权,编造虚假的交易事实提起诉讼。诈骗罪则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其核心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如前面提到的丙骗丁货款的例子,丙的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丁支付的货款。 **侵犯的客体**:虚假诉讼罪侵犯的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司法秩序是指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行秩序,虚假诉讼会干扰法院的正常审判工作,浪费司法资源。例如,大量虚假诉讼案件涌入法院,会使法院的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其他真实案件的审理。同时,也可能侵害到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诈骗罪侵犯的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当诈骗行为发生时,受害者的财物被非法占有,其对财物的所有权受到侵害。 **客观表现**:虚假诉讼罪的客观表现较为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例如,甲虚构与乙之间的借贷关系,并向法院提供伪造的借条等证据提起诉讼。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假冒身份等多种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比如,戊假冒知名品牌厂商的销售人员,向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从法律条文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了虚假诉讼罪,明确指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诈骗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中有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