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该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当医院遇到医疗纠纷时,以下是一些常见且合理的处理方式。 首先,医院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当出现纠纷时,医院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和处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加重。例如,如果是因为用药问题引发的纠纷,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其次,医院应积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在沟通中,医院要保持冷静、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倾听患者或家属的诉求和意见,向他们解释医疗过程和相关情况,争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比如,安排专门的人员与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说明诊疗的经过和依据。 然后,医院需要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这包括查阅病历、询问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专家会诊等。通过调查,明确纠纷的原因和责任。如果是医院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赔偿的,赔付金额依照法律的规定确定。 此外,医院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除了上述提到的协商、调解和诉讼外,还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为纠纷的处理提供专业的意见和依据。 最后,医院要对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总之,医院处理医疗纠纷要依法依规,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妥善地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