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如何构成的?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里的“人”一般指的是自然人。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其中一个人未达到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例如,一个15岁的少年和一个20岁的人一起实施盗窃行为,由于15岁的少年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所以他们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其次是主观要件。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每个犯罪人都知道自己在和他人一起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比如,甲和乙商量好一起去抢劫银行,他们都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抢劫,并且都希望通过抢劫获得钱财,这就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如果其中一个人是过失实施了行为,而另一个人是故意实施行为,那么就不构成共同犯罪。例如,甲不小心撞倒了丙,乙趁机拿走了丙的财物,甲是过失行为,乙是故意行为,他们不构成共同犯罪。 最后是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共同行为不仅包括共同的实行行为,还包括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共同实行行为是指各个犯罪人都直接参与了犯罪的实行过程。比如,甲和乙一起入室盗窃,两人都进入房间实施了盗窃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策划、指挥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帮助行为是指为犯罪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比如为盗窃提供钥匙等。只要各犯罪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共同指向同一犯罪目标,就构成共同的犯罪行为。 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在判断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准确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