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法律是怎样维护见义勇为者权利的?
我之前看到有人遇到危险,就勇敢地上前帮忙了,但是在过程中自己受了点伤,也耽误了一些工作。我想知道现在的法律会怎么维护我们这些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呢?比如我的伤和损失能得到补偿吗?
展开


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在我国,有多部法律从不同方面维护见义勇为者的权利。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意味着,如果在见义勇为过程中,因为保护他人而让自己受到了损害,首先是由侵权人来承担责任。比如在制止小偷行窃时被小偷打伤,小偷就是侵权人,要承担对见义勇为者的赔偿责任。要是找不到小偷或者小偷没钱赔偿,那么被救的人作为受益人,在见义勇为者请求补偿的情况下,要给予适当的补偿。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人法”条款。比如在救助突发疾病的人时,因为情况紧急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救助措施,结果可能对受助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像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导致受助人肋骨骨折,在这种情况下,救助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就免除了见义勇为者在救助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此外,各地也出台了一些专门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会为见义勇为者提供物质奖励、医疗保障、就业援助、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保障。例如,有的地方会给予见义勇为者一次性的奖金,并且在就医方面提供优先的便利。对于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在就业、入学等方面也会有相应的照顾政策。总之,我国法律从多个层面构建了维护见义勇为者权利的体系,鼓励大家积极实施见义勇为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