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应该如何审合同?


法务审查合同是确保合同合法、合理且符合公司利益的重要工作。以下是法务审合同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主要关注合同的文本格式、条款完整性等方面。要确保合同的标题、双方当事人信息、签订日期等基本要素齐全且准确。合同的条款应该清晰、明确,没有歧义,各条款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例如,合同的条款编号应该连续,条款内容应该与标题相符。这一步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合同审查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打好地基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法务在形式审查时,要对照这些基本条款,检查合同是否完整。 第二步:主体审查 审查合同的主体资格是非常关键的。要确认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和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要查看其营业执照,确认其经营范围是否涵盖合同涉及的业务。对于自然人来说,要确认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例如,如果合同涉及的业务需要特定的资质,那么签订合同的一方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这是为了确保合同能够得到有效的履行,如果主体资格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无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主体审查就是要确保合同主体符合第一个条件。 第三步:内容审查 内容审查是合同审查的核心部分。要审查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内容。同时,要关注合同的权利义务条款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对公司不利的条款。例如,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是否明确、合理,是否能够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对于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如价格条款、质量条款、交付条款等,要进行仔细的审查,确保其明确、具体,避免产生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务在审查时,要依据这些法律规定,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第四步:风险审查 风险审查主要是评估合同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要考虑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对方违约等,评估这些情况对公司的影响。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在合同中设置相应的条款进行防范。例如,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等,以降低合同风险。同时,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对合同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签订合同。 第五步:沟通与协商 在审查合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或者存在疑问,法务要及时与合同起草方或者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合同的背景和目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要与对方进行协商,争取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沟通与协商过程中,要保持专业、客观的态度,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最后,法务在完成合同审查后,要出具审查意见。审查意见要明确指出合同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建议的修改方案。审查意见要清晰、准确,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执行。同时,要对审查过程进行记录,以备后续查阅。总之,法务审合同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需要法务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