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的时效是多久?


遗产继承时效分为几种不同情况。 首先,关于接受遗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意味着如果有人遗赠给你财产,你需要在知道受遗赠这件事之后的六十天内明确表态接不接受。 其次,是关于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时效。按照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在遗产继承过程中,你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了,比如该继承的财产被别人非法占有等情况,从你发现或者应当发现这种侵害的那一天开始,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还有一个最长时效限制。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继承开始的时间就是被继承人死亡的时间。哪怕中间你一直不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从被继承人死亡那一刻开始计算,一旦超过二十年,再去起诉法院就不受理了。不过,这只是说通过诉讼途径维权不行了,但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只是没有法律强制保护了。 最后,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效还可能发生中止或中断。比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像发生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或者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等,导致继承人无法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会暂停计算,从中止原因消灭之日起,时效期限连同中止前的期限继续计算。而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