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相似度达到多少才算是侵权?


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专利相似度达到多少就一定构成侵权,这是一个复杂的判断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来说说专利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专利判断侵权的重点不同。发明专利主要保护技术方案,关键在于技术方案的整体构思、技术效果以及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如果两个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在关键技术特征上高度相似,且容易导致混淆或误认,就可能构成侵权。比如,甲的发明专利是一种新型发动机的制造方法,乙的技术方案在核心的技术步骤、参数等关键特征上与甲的极为相似,且两者应用场景也类似,这就很可能被认定侵权。 实用新型专利重点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要是两个实用新型专利在形状、构造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就有被认定为侵权的可能。例如,甲的实用新型专利是一款新型的杯子,其独特的杯盖构造能有效防止漏水,乙的杯子在杯盖构造上与甲的几乎一样,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侵权。 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设计,包括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如果两个外观设计专利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相似,就可能被判定为侵权。比如,甲设计了一款外观独特的手机,其外观的形状、色彩搭配等具有显著特征,乙的手机在整体视觉上与甲的极为相似,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这就可能构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 从技术特征角度看,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其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等同,也可能构成侵权。这里的“等同”指的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另外,在判断专利相似度是否构成侵权时,还需要考虑在先专利的申请日期、专利权的有效性等因素。如果在后申请的专利在申请日之前,已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已经公开,那么在后申请可能不构成侵权。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总之,专利侵权的认定需要专业的法律分析和技术鉴定,不能单纯依据相似度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