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殴后派出所会如何进行调解?


在互殴事件中,派出所的调解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在于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调解适用的情况。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解处理: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如果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或者互殴行为涉及结伙斗殴、寻衅滋事等情形,则不适用调解。 派出所调解的具体流程通常如下:第一步是受理与调查。在接到互殴报警后,派出所民警会迅速到达现场,制止正在进行的暴力行为,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包括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的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同时对双方当事人的伤情进行初步判断。 第二步是告知权利义务。民警会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调解的相关规定和程序,以及他们在调解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例如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有权聘请律师等,让当事人清楚知晓调解的性质和法律后果。 第三步是组织调解。派出所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民警会首先让双方当事人陈述事情的经过和各自的诉求,然后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双方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判,指出双方的过错和责任。接着,民警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比如双方互相赔礼道歉、赔偿对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损失。 第四步是达成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对调解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派出所会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五步是后续监督。在调解协议履行期间,派出所会对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派出所调解互殴事件是一个依法依规、注重事实、兼顾双方利益的过程,旨在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