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是怎么被判无罪的呢?
我有个朋友被指控诈骗,但我觉得他挺冤枉的。现在想了解下在法律上,诈骗犯被判无罪一般是基于哪些情况和依据。比如证据方面、法律适用方面等,到底怎么就能被判无罪,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解答一下。
展开


在我国司法体系中,要对一个人定罪判刑,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律条件。如果诈骗犯被判无罪,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首先从证据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如果指控诈骗犯的证据不足,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其实施了诈骗行为,那么法院就会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判决被告人无罪。例如,仅有被害人的陈述,而没有其他诸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来佐证诈骗事实,就难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其次,从法律适用方面分析。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上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也会被判无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一定欺骗行为,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不构成诈骗罪。比如,一些经济纠纷中,一方可能在交易过程中有夸大事实的情况,但目的是促成交易,之后也有履行合同的行为,这种情况就不能简单认定为诈骗。 另外,如果存在程序违法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无罪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司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如果存在非法取证等严重违反程序的行为,由此取得的证据可能会被排除。当排除这些非法证据后,指控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定罪,被告人也可能被判无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