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疗事故案例该如何分析?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对典型医疗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医疗事故的判定、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 首先,分析医疗事故案例,第一步要明确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其构成需满足几个条件。一是主体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的医疗机构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合法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则是具备相应资质、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的人员。二是行为的违法性,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比如,医生在手术前未按规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就属于违反诊疗护理规范。三是存在过失行为,这里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四是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损害后果包括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 其次,对案例中的诊疗过程进行详细审查。从患者就医开始,到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都要逐一分析。查看医生是否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问诊和检查,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护理是否到位等。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患者因腹痛就医,医生仅简单询问后就诊断为普通肠胃炎并进行治疗,但后来发现是急性阑尾炎穿孔,这就可能存在诊断失误的问题。 再者,要确定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定医疗事故责任的关键。如果患者的损害后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就需要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最后,结合案例分析相关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如果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民事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 通过对典型医疗事故案例从构成要件、诊疗过程、因果关系、法律责任和赔偿等方面进行分析,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也有助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