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执行的案件如何申诉?


当一个案件已经执行完毕,若当事人认为判决存在问题,是可以通过申诉来寻求救济的。申诉在法律上其实主要是指申请再审。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就是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这就好比一场比赛结束了,你觉得比赛结果有问题,你可以向裁判的上级或者裁判本身再次提出检查比赛结果的请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这里的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了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等多种可以申请再审的情形。 申请再审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比如再审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详细说明再审的理由和依据;还要有原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以及支持你再审理由的证据材料。 申诉的途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上一级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再审条件,就会裁定再审。另一种是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原审法院对于自己作出的判决、裁定情况比较了解,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再审。 如果是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会对申诉进行审查,认为有错误的,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在行政案件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相关规定同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明确体现。 总之,申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