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诉讼时效如何适用?


合同诉讼时效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诉讼时效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简单来说,如果过了诉讼时效去打官司,对方要是以时效已过抗辩,那自己的诉求可能就得不到法院支持了。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于合同诉讼时效的适用,首先要确定起算点。一般情况下,就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对方是谁的时候开始算。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对方没按约定时间付款,从应付款日期的次日起,你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了,诉讼时效就开始计算。 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还有可能发生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而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比如你在诉讼时效内找对方催要欠款,这就属于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诉讼时效就会中断,重新开始计算三年。 此外,不同类型的合同可能有特殊的诉讼时效规定。像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所以在处理合同纠纷时,一定要先确定适用的是普通诉讼时效还是特殊诉讼时效。总之,了解合同诉讼时效的适用规则,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