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受伤后如何评定残疾?


在车祸受伤后进行残疾评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伤者能否获得合理的赔偿以及后续的生活保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是评定的时间。一般来说,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评定。治疗终结是指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通常在受伤后三到六个月,但有些损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比如涉及神经损伤的情况,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待病情稳定后才能准确评定残疾程度。 接着是评定机构的选择。可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人民法院等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评定;伤者自己也可以自行委托。选择的鉴定机构必须是经过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注册,具有法医临床鉴定资质的机构。你可以通过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名单。 然后是评定所需的材料。通常需要携带以下材料:一是入院记录,它记录了伤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病情诊断等信息;二是出院记录,包含了治疗过程和出院时的身体状况;三是出院小结,概括了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四是病历本,详细记录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五是疾病诊断证明书,由医生出具的对伤者病情的诊断证明;六是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X片、CT及诊断报告等影像资料,这些能直观反映伤者的损伤情况;七是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了事故的责任划分;八是伤者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身份证明文件。 最后是评定的标准。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该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严重)到十级(相对较轻)。评定人员会根据伤者的损伤情况,对照标准中的条款进行评定。例如,如果伤者的肢体功能受到影响,会根据关节活动度丧失的比例等因素来确定伤残等级;如果是颅脑损伤,则会考虑伤者的智力、精神状态、语言功能等方面的障碍程度。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二条,因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但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当事人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