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专利侵权风险评估?


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是企业在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可能面临的专利侵权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或降低风险。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进行专利侵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确定评估的对象和范围。您需要明确要评估的产品、技术或者服务是什么,界定其具体的功能、特征以及应用场景等。比如,如果您研发了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那么就要确定这款手机所具备的各项技术和功能,像拍照功能、操作系统、外观设计等,这些都可能涉及到专利问题。 接下来要进行专利检索。这一步是整个评估过程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找出与评估对象相关的现有专利。您可以通过专业的专利数据库,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全球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在检索时,要使用准确的关键词,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评估对象的技术特征。例如,对于上述新型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拍照技术”“高清拍照算法”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专利文献、科技期刊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然后是进行专利比对分析。将检索到的相关专利与评估对象进行详细的比对,分析两者在技术特征、功能等方面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比对时要遵循全面覆盖原则,即评估对象必须覆盖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每一项技术特征,才可能构成侵权。在比对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法律知识,如果您不确定如何进行比对,可以咨询专业的专利律师或专利代理人。 再者是评估侵权的可能性。根据专利比对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评估侵权的可能性大小。这些因素包括专利的有效性、权利要求的范围、技术的创新性等。如果评估对象与相关专利存在较多的相同或相似技术特征,且该专利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宽的权利要求范围,那么侵权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反之,如果两者的差异较大,或者该专利存在无效的可能性,那么侵权的可能性就较小。 最后是撰写评估报告。将整个评估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的目的、对象、范围、检索方法和结果、比对分析过程、侵权可能性评估以及相应的建议等内容。评估报告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在可能的法律纠纷中作为证据使用。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我国专利领域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专利权的授予条件、权利范围、侵权责任等重要内容。根据该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这就明确了专利侵权的界限,为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提供了法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