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如何审计?


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审计方法和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应收款项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预付款项则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这些款项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重大影响。 审计应收及预付款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一是检查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销售审批、信用评估、款项催收等环节。审计人员要审查这些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应当加强对资金活动的管控,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管理混乱,增加坏账风险。 二是进行账龄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龄进行分析,了解款项的回收情况。一般来说,账龄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对于账龄较长的款项,要重点关注其形成原因、催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坏账的可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以反映应收款项的可收回金额。 三是函证客户。函证是审计应收及预付款项的重要程序之一。审计人员会向企业的客户发送函证,核实应收款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函证的结果可以作为审计证据,帮助审计人员判断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 四是审查相关合同和凭证。审计人员要审查与应收及预付款项相关的合同、发票、发货单等凭证,确保款项的发生符合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要检查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虚假交易的发生。 最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可能会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东的利益。审计人员要审查关联方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允性,确保交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总之,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