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怎样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在购房过程中,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首先,在签订购房合同前,要仔细审查开发商的“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这是判断开发商销售房屋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条件。没有这些证件,开发商的销售行为可能存在问题。 其次,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审查。购房合同是保障购房者权益的重要文件,要仔细阅读每一条款,特别是关于房屋面积、质量、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对于模糊不清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再者,要关注宣传资料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开发商的宣传资料往往会对房屋进行美化和夸大,购房者不能仅仅依据宣传资料来判断房屋的实际情况。如果宣传资料中的内容对房屋的价格、位置、配套设施等有重大影响,而实际情况与宣传不符,开发商可能构成欺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构成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在购房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作为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支持。一旦发现开发商存在欺诈销售行为,购房者可以通过与开发商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购房者在买房时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相关文件和合同条款,关注宣传资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收集和保存证据,以有效防范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